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介绍家乡一处景点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介绍家乡一处景点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的家乡是哪的,简单介绍一下吧?
我的家在东北,吉林与黑龙江交界处,属吉林省,榆树市管辖,美丽的松花江贯通南北,闻名的长白山脉举目可见,全国文明的产粮大市,七十至八十年代人均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全国第一,堪称东北第一粮仓,盛产大豆和水稻,是国家认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被人们誉为松江平原的鱼米之乡。乡亲们热情好客,团结互帮,勤劳勇敢,为人仗义。家乡人养育了我,我永远热爱值得骄傲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天井村,地处洪洞县南大门,与临汾市尧都区接壤,全村共300余户人家,1600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是省市县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之一。
我的家乡位于辽宁省桓仁县长白山脚下一个偏僻山村,出了镇子一条曲曲弯弯的公路,一面是几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一面是涛涛浑江水。
老家的村名‘闹枝沟’,两山夹一沟的山村,人家稀稀拉拉的,从进村见到人家起,待走出村子需大半上午的时间。我上学时的七八十年代,全村三千多人口,十二个生产队,那时候村里流传一句顺口溜:一进闹枝沟,步步踩石头,顿顿苞米粥。
去年夏天有幸回老家伺候母亲大半年时间,看见家乡面貌没有多大改观,毛草房不见了,铺上了油漆路,但农民耕作毅然还很原始。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农民种地还用老黄牛,就是科技再发展一百年,地里也进不了机械化,一眼望去,满地都是石头。农民收庄稼还是靠肩挑背抗。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省下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村子里的女人基本都外嫁,四十岁以上的光棍不下几十个,唉!贫穷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北京的西部山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一万年前东湖林人曾在此繁衍生息,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98.5%为山区,门头沟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区,境内峰峦叠嶂,以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主要景点有三山(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两寺(潭柘寺,戒台寺)一河(永定河),一湖(珍珠湖)。灵山,百花山是市级自然保护区,灵山是北京唯一的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百花山被称为华北地区的天然植物园,妙峰山庙会历史悠久,始建于1600年前的古刹潭柘寺,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的戒台寺有五大名松,神态各异,寺内有国内之首的三大戒台,珍珠湖镶嵌在永定河山峡之中,享有“京西小漓江”之称。还有清代四合院保存完好的爨底下村,琉璃之乡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的京西太平鼓,曾经在春晚登台亮相,总之我的家乡很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我是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人,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省会在福州市,福州是温泉之都,福州大学城学生有25万人,大学城的人大部分做大学生生意,有的在大学城当保安和保洁员,剩余的房子租给做生意的人还有大学生,生活富裕。
陌生人,请介绍一个你们家乡最有特色,但不为人知的景点,好吗?
洛阳是我的故乡,这里有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凿于北魏年代 ,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相传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原型而建,佛像神态安祥,端庄美丽。
而洛阳市除了这一久负盛名的龙门石窟外,在离其不远的洛阳偃师水泉村,还有另外一处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于万安山的一处崖壁,开凿于北魏,因此又称北魏水泉石窟。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内正中刻主佛两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残高3米,两佛并列。内亦有唐宋开凿的佛龛和题记。尽管早在1963年石窟就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文保单位,但相关保护工作不够完善。早年村民们没有认识到该石窟价值,随意散落于乡间。1989年还曾遭到盗凿,损失两件佛像。至1999年才增加了铁门。
对水泉石窟价值的挖掘和调研由温玉成在1984、1986年完成。国家文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偃师水泉石窟》对窟内的造像、题记进行了仔细地刊布。
洛阳为大唐东都,又称神都洛阳。武则天主政时期,崇尚佛教,因此在洛阳城周围大规模兴建石窟佛像 ,其对后续朝代的历史文化影响颇大。
近十几年洛阳市文物部门加大了对水泉石窟的保护力度,由专门组织对石窟形成连片保护,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整治,目前该石窟也是一处非常不错的旅游景点,并且还不收门票,洛阳许多当地人对此石窟也比较陌生,景点知名度低,如果你在洛阳牡丹花会时节,来看牡丹,值得一去水泉石窟欣赏学习。
请介绍一个,你们家乡不为人知的景点?
耶骆驼回答;
我的家乡西边和北边有两条沟,一条叫前洞沟,一条叫鸽洞沟,沟里面从山脚一直到山顶,怪石林立,相险峻。
特别是两趟沟中间的山叫前洞山。山顶陡峭成角形,在面朝东方的一面,顶端有一个石洞,成垂直向下深达六米多,就我们当地老年人介绍,在西梁村北面的山叫岱王山,岱王山上修有山寨长期住有小楼啰,山顶与前洞山顶隔山相望。据说山大王为了储钱就用人工凿下了,前洞山顶的石洞。
钱洞山的另一坡上,有天然的石崖,因形象而得名:
草帽崖形状像一顶草帽,扣在山坡上。
鸡冠子崖形状长的单薄,突出像鸡冠子也屹立在山坡上。
鸽洞沟也有著名的石崖。
南石门,北石门,大镜面崖,厦门洞。
这些石崖的叫的名字都是由老人一辈一辈的传下来的,至于五人为什么取这样的名?是有什么来历?我得再方便时认真调查再说明白不迟。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甘肃人,很高兴为家乡做宣传。在外地人的眼中,甘肃是荒凉的,贫穷的,但是甘肃这块大地上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的四大石窟有两个在甘肃。我给大家介绍我家乡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陇上林泉之冠”。因山形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是小陇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其石窟始建于384-417年,现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
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北周时期,曾任秦州(天水古称秦州)大都督的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
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共计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现存造像中以北朝(南北朝时期代指位于北方的***)造像原作居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介绍家乡一处景点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介绍家乡一处景点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