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岗石窟景点情况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云岗石窟景点情况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和后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不同的是,云冈石窟不仅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艺术特征。最有代表性的是第20窟(白佛爷洞)高13.75米露天释迦坐像,这尊塑像胸部以上保存得依然完整: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着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征。而龙门石窟中的大佛,则已经接近南朝士大夫的相貌了。云冈这尊释迦坐像的衣饰线条也不似龙门石窟那样柔和,而是透着北魏早期艺术的干练。
云冈石窟景区分为景观区和石窟群,其中,石窟群无疑是最大的看点。整个石窟群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目前对外开放的洞窟大约40个,比较传统的参观路线是从东部的第1窟开始,依次往西直到第45窟结束。若参观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一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第9-13窟)和昙曜五窟(第16-20窟)。
第5窟(大佛洞)、第6窟(释迦洞)是孝文帝迁洛前开凿的一组双窟,位于石窟群中部。第5窟后室北壁的一尊高17米的释迦牟尼像,是云冈最大的佛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上120人,仅一只脚上便可站立12人,非常壮观!而第6窟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柱,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
“五华洞”是对云冈石窟第9至13窟的俗称,这也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彩绘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12窟,第12窟俗称“音乐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一个。前室北壁上刻满了盛开的莲花,翩翩起舞的飞天和弹奏乐器的乐伎菩萨,琳琅满目好像一座乐舞殿堂,仿佛可以听到千年前传来的音乐声。
“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当年,高僧昙曜奉旨主持开凿云冈石窟,于是它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首先开出了这五个石窟,拉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这是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的五尊大佛像,前文提到的第20窟露天释迦坐像,便是以文成帝原型塑造的。这尊大佛是每个来到云冈石窟的游客都不可错过的景点,许多游客甚至专程来到云冈一睹它的风***。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境内,是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时400多年扩建而成。石窟内藏有数以千计的佛像、浮雕和壁画,表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岳殿和西山佛殿,尤其以东岳殿的千手观音和西山佛殿的大佛最为出名。
此外,石窟内还有很多少有名的作品,如五百罗汉、卢舍那佛像等,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 [1]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2]
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岗石窟景点情况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岗石窟景点情况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