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阴踏春旅游景点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江阴踏春旅游景点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锡的旅游年卡包含多少景点?
我曾经在多次回答有关无锡的旅游攻略的时候推荐来无锡旅游的周边地区的外地朋友办理一张无锡园林一卡通。这是有效期一年的游园凭证,游客凭借自己名下的一卡通可在长达一年的有效期内无限次游览七大景区,包括鼋头渚、蠡园、锡惠公园、锡惠名胜景区、梅园、吟苑和荡口古镇。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张卡划不划算。每张卡售价198元,它涵盖的七大景区门票是:
鼋头渚景区(票价105元)+ 蠡园(不含游船)(票价45元)+ 锡惠名胜景区(票价80元)+ 锡惠公园(票价10元)+梅园(票价60元)+吟苑(票价5元)+荡口古镇80元。这七大景区单独买票,票价高达385元,而你只需198元就可以游玩上面所有景点,的确划算。哪怕你来无锡只去鼋头渚+蠡园+锡惠名胜景区(有二泉印月、惠山寺和寄畅园)以及梅园这四个最著名的景区,也是很划算的。
更何况,有的公园一年中值得去好几趟。例如,蠡园春季的桃花和夏季的荷花都非常值得一看,梅园冬季的腊梅、早春的梅花以及稍后的郁金香季值得一年来3趟;锡惠公园5月的杜鹃和秋季的菊展和迷人的秋色值得一年来2趟以上。这样的话,园林一卡通就更加超值了。
2017年起,无锡园林一卡通有了全面升级,从过去一张粗糙贴有本人照片的塑封纸卡变成了一张附加金融支付功能的电子芯片卡,有效期也从过去的一个自然年内有效变成了办卡之日起一个顺延年(365天)内有效,大大提升了其利用价值。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2016年5月1日办理无锡园林一卡通,那么它的有效期到2016年12月31日就结束了,实际有效期仅为8个月,如果你10月1日办理,有效期只有3个月。而现在,如果你在2018年5月1日办理无锡园林一卡通,有效期可以顺延到2019年4月30日,足足365天,妥妥的。
【无锡】无锡梅园、西施庄(船票)、无锡影都•数字电影科技馆、无锡影都•民国街摄影棚、无锡影都•5D光影秀、中华赏石园、薛福成故居、新洲生态园、鹅湖玫瑰文化园、田园东方(***猪的田野乐园)、遨天一号太空科技体验馆、鸿山遗址博物馆、雪浪山生态景观园。
【宜兴】张公洞、灵谷洞、玉女潭、陶祖圣境风景区、竹尖长廊、紫海薰衣草庄园。
【江阴】鹅鼻嘴公园、嘉茂国际花鸟园、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军事文化博物馆、赞园。
【苏州】穹窿山、孙武文化园、万鸟园、白马涧生态园、大阳山文殊寺、大阳山植物园、盘门景区、西山雕花楼、缥缈峰、包山寺、金庭罗汉寺、林屋洞(含梅园)、石公山、雨花胜境、中国刺绣艺术馆、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
【吴江】同里古镇、静思园、震泽古镇、太湖雪桑蚕文化园。
【常熟】沙家浜。
价格:套餐价格180元/年,以上景区累计刷卡100次,有效期一年。
无锡园林一卡通是由无锡文旅集团监制,每年统一公开发行的游园凭证,游客凭借本人一卡通可在有效期内无限次游览其涵盖景点,包括鼋头渚(门票已降为90元,含园内交通及客渡船)、锡惠公园、锡惠名胜景区(门票70元)、蠡园(不含游船)(门票30元)、梅园(门票60元)、吟苑、荡口古镇(门票80元)七大景区,但均不含夜公园。
园林一卡通电子芯片卡有效期为办卡之日起一个顺延年(365天),比如2019年2月21号办理,有效期可以到2020年2月20号。比原纸质卡一个自然年有效期更划算,售价与纸质卡相同,均为198元/张。针对60周岁以上人群,发行园林一卡通服务卡,售价为99元/张。
有如下两种方法:
1.线下办理
可以到指定的办卡网点:鼋头渚售票处,锡惠公园、惠山古镇售票处,梅园售票处,蠡园售票处,带好***,支付现金办卡。
2.线上续期
对于已经办理了“园林一卡通”可以使用“园林电子一卡通·兑换卡”兑换开通入园功能。老卡如何续期,可以关注“无锡园林一卡通”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
你说的可能是指的园林卡。
一年兑换有效期,官方价198元,闲鱼上你可以搜搜,基本170元拿下。无锡园林卡可以去鼋头渚、锡惠公园、锡惠名胜景区、蠡园(不含游船)、梅园、吟苑、荡口古镇七大景区,都值得一去。基本上去两个景区门票就比上园林卡的钱了。
办理入口:本市户籍人员,***号段为"3202"开头的,凭***原件和复印件办理。 2、无锡新市民,***号段和地址均非无锡的,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居民户口薄(无锡市)》原件办理。 3、非本市户籍人员,凭《居民***》原件和复印件及居住证原件办理。 附:办理网点 1、蠡园售票处:无锡市滨湖区环湖路18号 2、锡惠公园、惠山古镇售票处:无锡市滨湖区惠山直街2号(近惠山东麓观泉街巷口) 3、鼋头渚售票处:无锡市滨湖区滨湖区鼋渚路1号 4、梅园售票处: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西路卞家湾13号。
1,积力推荐去鼋头渚,门票105(含游船)。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2012年10月26日,鼋头渚晋升为国家5A级风景区。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
远山与白帆相映,湖水倒映,恍如云梦。
无锡园林一卡通是由无锡文旅集团监制,每年统一公开发行的游园凭证,游客凭借本人一卡通可在有效期内无限次游览其涵盖景点,包括鼋头渚(门票已降为90元,含园内交通及客渡船)、锡惠公园、锡惠名胜景区(门票70元)、蠡园(不含游船)(门票30元)、梅园(门票60元)、吟苑、荡口古镇(门票80元)七大景区,但均不含夜公园。
办理价格园林一卡通电子芯片卡有效期为办卡之日起一个顺延年(365天),比如2019年2月21号办理,有效期可以到2020年2月20号。比原纸质卡一个自然年有效期更划算,售价与纸质卡相同,均为198元/张。针对60周岁以上人群,发行园林一卡通服务卡,售价为99元/张。
大家好!我们这里扫墓祭祀一年两次,清明,冬至。有什么典故吗?
只有修过坟墓或者捡过骨头的人才能明白这个道理。人过世后埋在土里会腐烂掉,坟头上的草它的根会长到腐烂掉的棺材里吸收各种有机营养。或者捡过骨头的,草根长到金罐里吸附在人的头骨上,就像人的头发一样。有无相生,逝去的亲人身上的气场留在骨头上,通过地气也叫生气的感应,会把这个地点的生气能量场发射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地下为阴地上为阳,地上的草其实就像子孙后代,需要整理修剪,才能像果树一样收获良好的果实。
冬至上坟祭奠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祭祀祖先、上坟的习俗。
介子推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前有寒食节,这个节日早已失传。所谓寒食就是禁火,只能吃事先准备的熟食。寒食节的源于古代求新火之制。到了春秋时代的晋文公时期,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晋文公流亡期间因饥饿仍不忘百姓,介子推因感佩而割股事君,后来又因重耳返国是遗弃曾用过的破草席而悄悄离开,等晋文公想起介子推,欲令其出山而火烧绵山时,介子推不愿见重耳,宁愿与老母亲烧死在山中。
重耳亲自进山寻找,终于在一棵烧残的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焦黑的尸体,不禁躬身下拜而放声大哭。重耳痛惜万分,正准备将其母子移尸厚葬时,发现介子推***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事后下令将这日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时,重耳率群臣来到绵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着孝服徒步登山祭奠,与群臣敬重地戴柳祭扫墓冢之后,又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风俗世代相传,演变至今,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为逝者扫墓,以示怀念。
冬至的由来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
而冬至祭祖的由来,在明嘉靖《江阴县志》中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可以说是余韵悠远,流传至今。诗句中所写的“清明时节”,就是今天我们用来祭祀祖先,缅怀英烈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洁、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一般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避祸,被迫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重耳登上皇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这是清明来源说法之一,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其实,我们古人用来敦促春耕的节气,便是清明,但它怎么就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难道程度上与上已节和寒食节有关,上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古人往往会临水洗浴,郊游踏青。而寒食节就没有这么欢乐了,在这个期间,古人会禁烟火,只吃冷食,并拜扫祭祖,在随后的演变中,上巳节、寒食节与清明节,最终“三节合一”。形成现在我们今天熟悉的清明节。如今的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
再来说说冬至。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最早制定出的节气,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之说,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结之日。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中国人对冬至很重视,有“东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风俗。冬至意味着严寒的到来,也昭示着回春的脚步。
综上所述,清明和冬至不仅是节气点,同时兼备了人文关怀,吃水不忘打井人,对祖先的缅怀之情,时刻牢记在心,并代代相传,这或许就是我们伟大中国梦能够实现的一个必然所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阴踏春旅游景点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阴踏春旅游景点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