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景点介绍英译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京景点介绍英译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道德经》最早被翻译成外文是在什么时候?
季我努学社,青年学者:程世利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它的全文只有5000字,但是却是人类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被翻译成西方的语言多达250多次,主要集中在英语、德语和法语。的外文出版量仅次于圣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
对于《道德经》的最早译者,学界过往研究都认为《道德经》的早期传播是在十六、十七世纪,最早的外文翻译版本却多有争论。
据李约瑟的考证,最早的传译本有三:一是17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文译本;二是18世纪初法国教士傅圣泽的法文译本;三是18世纪末德国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这三位译者均为传教士,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翻译版本其实是1817年的法文《道德经》译本,法国汉学家朱丽安翻译,主要原因是法国当时是中国文化在欧洲发散的中心。此外,目前所知最早的英译为苏格兰新教传教士John Chalmers(约翰湛)于1868年完成,由伦敦图伯纳出版社《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
虽然对于最早的译者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但传译的目的研究成果基本还是一致的,当时,大批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积极从中国的典籍中寻找《圣经》教义的依据,把中国典籍和道德经做对比寻找依据。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教,找到中国民众思维的突破口,传教士们都研读了中国诸子百家的学术著作。起初,儒家典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但后来,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民众大多是儒、道、释三教的信徒,为迎合自下而上的传教路线,才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道家典籍《道德经》,并视其为东方智慧的源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实上《道德经》早期传播是被西方***化、附庸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其中的译本中也有种种谬误,此处不足为论。
参考文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4] 章媛:论早期西传《道德经》的***特性及谬误[J]社会科学家,2011(1).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英文像略显圆形的面条型直线表达方式!汉字像方框点型浓缩压缩型表达方式!西洋文字是横向扩展方式展现文字意境!汉字是集中放大方式表现文字意境形式!方块汉字是不同的笔画集中于一点,英文是不同的笔画字母横向排列!至于外国人是怎么理解的只能去问不同的外国人了!
曾经在英、美多所大学教过中文和中国文化,也在国内多所大学给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上过课。
在我的学生眼中,汉字像一幅画,很美,容易理解,这部分是象形字,可惜不是全部。
比如:大,是一个人站着伸直两臂的样子;比如山,水,月,日,就是象形文字。
刚开始讲时,我会讲这些有趣的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再一步步的加深加难。
同时,在他们看来,汉字很难写,写的时候不是少一横,就是少了一撇。这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而英、法等西方语方都是表音,所以,不在汉语环境中,对于外国人,想学好中文真得不容易。
网上流传的一些外国人用联想法学汉字的,虽然有此夸张,但也可以窥一豹。
在外国人眼中,汉字肯定是酷吧,否则哪儿来那么我的纹身都是汉字。
不要说外国人了,就我们中国人,对有些汉字也是蒙蒙的。
比如,“足球是宝”(是求事實)
对这一话题有研究兴趣的,可以看以下几本书
我是在美教汉语的老师,就说说汉字在美国人眼中的样子吧!
我的大部分学生第一感觉汉字太难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母语英语,字母写起来比较容易,汉字特别是笔画多的汉字对他们来讲,简直就是天书。
第二,他们感觉很多汉字很漂亮,像一幅画。当然,这也跟我有关,因为我先教他们象形字,也总是尽力把每个汉字写好写漂亮。
第三,他们知道每个汉字制造的时候都有道理。我常常在高中孩子的汉字课上把汉字蕴藏的中华文化内容讲给他们听。比如,“三”字上边一横表示天,下边一横表示地,中间一横表示人,那么“王”就是king,因为他上知天下知地中间知人,那么“国”就是一个王划定了自己的区域囗就叫county。
他们觉得汉字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也是尽力让他们喜欢上汉字,因为汉字就是我们,就是Chinese characters,直译就是中国特征。
坐标荷兰。小导师之前突然对汉字感兴趣,给他讲了几次汉语里好多字是象形字之后,他突然若有所悟,说知道经常见到的汉字“只”的意思了:他说“只”一定是火车头的意思。。。。======之前逛超市,冷冻柜里有这样一个食物:这是一种炸菠萝饼,但是“中国的心脏“ 又是什么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景点介绍英译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景点介绍英译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